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假期在家,闲来无事,重温了《射雕英雄传》。
看到黄蓉做叫花鸡那段,不免眼馋心动。
她没用什么复杂厨具,只用峨眉刺把鸡一剖,再用黄泥一裹,便直接放在火上烤。
书里写:“烤得一会,泥中透出甜香,待得湿泥干透,剥去干泥,鸡毛随泥而落,鸡肉白嫩,浓香扑鼻。”
简单直接的法子,反而逼出了浓郁的香气。
想来泡茶也是如此。
有时候,太想泡好一杯茶,反而容易想太多。
用一些花哨却不实用的方法,就像烤鸡用错了方法和火候,白白糟蹋了好茶。
六大茶类中最刚劲的岩茶,工艺复杂,内质丰厚,正需要我们用对方法,才能让它舒展筋骨。
为避免茶友们踩坑,简单盘点了4个岩茶冲泡的常见误区。
希望茶友手边的好茶,能被泡出该有的风韵。
《2》
岩茶冲泡第一坑:留半包下次喝。
平时泡大多数茶,比如白茶、红茶,都是取5克左右来泡。
因此,大部分茶友第一次接触岩茶,看到一袋8克装的干茶时,都会下意识地觉得量太多,要先泡一半,剩下的留着下次喝。
殊不知,这种做法实为画蛇添足。
岩茶做成8克或10克一泡,自然有它的道理。
一泡8克,是无数茶农与茶客长期摸索出来的结果。
搭配110毫升标准容量的白瓷盖碗,滋味不浓不淡,恰到好处。
如果只泡半包,茶少水多,泡出来的茶汤必然寡淡。
不仅香气出不来,岩韵更是无从谈起。
再者,那剩下的半包茶叶,暴露在空气里,也容易受潮变质。
等到下次再喝的时候,风味早已经大打折扣。
泡岩茶,还是踏踏实实地,将一泡袋茶全部投入碗中最好。
《3》
岩茶冲泡第二坑:悬壶高冲。
在一些茶艺表演上,茶友们经常能看到,表演者将烧水壶高高提起,让水流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,冲击在盖碗里的茶叶上。
水花四溅,看起来非常有气势,有技术含量。
只可惜,这种手法,表演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。
对日常冲泡岩茶来说,弊大于利。
那股从高处落下的强劲水流,力道很猛,会把盖碗里的茶叶冲得四处逃散。
很多茶叶会被冲到盖碗边上,甚至溅到茶席上,弄得台面湿漉漉的,很不美观。
而且,茶叶被冲散了,也没法均匀地接受沸水冲淋。
因为水流只固定冲击一个点,只有那一小部分的茶味被激发。
这样一来,茶叶的内含物质释放会变得很不均匀。
泡出的茶汤,滋味自然不协调。
日常泡茶,还是更推荐环壁注水法。
提着水壶,沿着盖碗的内壁,画圈注水,让水流轻柔地、均匀地淋在每一片茶叶上。
让所有干茶同时舒展,同时释放内质。
这样泡出来的茶汤,香气与滋味才是饱满的。
《4》
岩茶冲泡第三坑:温水冲泡。
冲泡绿茶、红茶时,有人会建议用80℃的温水冲泡,以免把茶叶烫坏。
这个观念的流传很广,于是,很多茶友也模仿着用温水冲泡岩茶。
但实际上,任何茶叶,都可以用沸水冲泡。
对于岩茶来说,沸水才是激发其灵魂的钥匙。
岩茶的内在物质,被紧紧地包裹在叶片深处,用温水去泡,茶香滋味根本无法完全释放。
深层次的风味物质被锁住,香气难免会显得沉闷,茶汤喝起来也水感十足,缺乏厚度和力量。
把水烧开,烧得滚烫,再去冲泡岩茶才合适。
沸水冲下去的瞬间,茶香会立即弥漫开来,特殊的风味物质也将融合进茶汤中。
《5》
岩茶冲泡第四坑:闷泡出韵味。
有人说,泡岩茶要多闷一会儿,韵味就出来了。
这种说法实在是大错特错,误人子弟。
泡茶,尤其是泡好茶,讲究“快出水”。
从注水,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来的这个过程,时间要短,最好控制在7-8秒之内。
控制好出汤时间,茶叶中的物质才能按照一个合理的、均匀的速度释放出来。
闷泡茶叶,相当于将茶内质强行榨取出来。
本来可以平稳释放十道,甚至更多道的茶汤内质,被浓缩在了一两道里。
这样的茶汤,必然又苦又涩,浓得剌嗓子,喝下去完全谈不上愉悦。
并且,茶叶内质在前一两泡就被过度消耗,后面再泡,就没什么味道了。
《6》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想泡好岩茶,除了避开以上那些误区以外,选对器具也很重要。
众多茶具中,最能展现岩茶本色的,白瓷盖碗当为榜首。
用白瓷盖碗泡茶,每一次冲泡,岩茶的香气都将完整地展现出来。
盖碗的出汤速度也可以灵活控制,便于实现快出水。
用盖碗冲泡,细品每一冲的风味变化,才能品到岩茶的香与醇。
学会泡茶,才能将每一泡茶,都喝得心满意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淘配网app下载安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